(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 潘承祥 教授 校订)
《七发》,西汉枚乘所作,标志着西汉散文大赋的正式形成,在汉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。初读《七发》,文中的“楚太子”与“吴客”之间对话让我想起战国时期策士向君王进谏时的对答体,从而联想到《七发》会否是枚乘进谏不得,因此借用“楚太子”被“吴客”七发所启来婉谏。刘勰的《文心雕龙》中指出:“枚乘摛艳,首制《七发》,腴辞云构,夸丽风骇。盖七窍所发,发乎嗜欲,始邪末正,所以戒高粱之子也。”《文选·六臣注》中李善说:“乘事梁孝王,恐孝王反,故作《七发》以谏之。”这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枚乘的|《七发》是为了劝诫贵族子弟不要“久耽安乐”,使得“百病咸生”,空虚度日,而应当听取“要言妙道”,以求精神上的满足;而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枚乘作《七发》是为了劝诫梁孝王不要觊觎皇位。然而细细分析了枚乘其人以及他创作《七发》的背景,我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没有事实理论支撑,而枚乘创作《七发》的意图是为了艺术而创作,体现了汉赋的艺术发展痕迹。
之所以认为《七发》的创作与劝谏无关,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:第一,从西汉的政治局势来看,枚乘所在的时期是西汉景帝时期,诸侯国的强大实力一直是中央政权的心头隐患。作为最为强大的诸侯梁孝王的幕僚,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支持君王纵情声色,让中央政权对自己放心,而不是劝谏诸侯王听“要言妙道”,励精图治;第二,从枚乘其人来看,枚乘在作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之前,曾在七王叛乱时因为数谏吴王罢兵而闻名,到了梁王处,枚乘若要劝谏,完全可以明谏,而不需要借用“楚太子”和“吴客”的角色来进谏。
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枚乘的《七发》并没有讽谏的主题,而是单纯为艺术而创作。
枚乘创作《七发》之时,应属在梁孝王府作文学侍从之时,梁孝王因其财力雄厚,广筑苑囿,招延四方豪杰、文士。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、公孙诡、邹阳、严忌、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,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。梁客皆善于创作辞赋,而枚乘尤为突出。公孙诡多奇邪之计,时号“公孙将军”;邹阳为人有智略,慷慨不苟合,其文博辩入理;其他诸人也各有所长。梁园的文化氛围令文学之士感到惬意,确实为文学家提供了适合于发挥自己才能的特殊环境,甚至由此形成了以孝王刘武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的文学群体。枚乘的《七发》一文中重在铺陈描绘音乐、饮食之美,良驹之贵,宴乐、田猎之盛,观涛之壮,而在文章最末突出能瞬间治愈顽疾的“要言妙道”之时却只是寥寥数笔,岂不是本末倒置。此外,在文章中楚太子看似简单的几句回答,实则可以表现出楚太子的情绪递进变化,但是枚乘笔下楚太子的回答却像是随意编成,如在吴客述田猎之乐后,太子“阳气见于眉宇之上,侵淫而上,几满大宅”,观涛之壮丽述完却仍是“仆病,未能也”。从这些细节,不免让人联想到枚乘作《七发》是在一次梁园学者们的聚会上,文人之间的赋辞比试,使得这一篇描述上让人惊艳,而结构逻辑上却有所不足的著名汉赋诞生。
此外,《文心雕龙》中提到:“自《七发》以下,作者继踵,观枚氏首唱,信独拔而伟丽矣。及傅毅《七激》,会清要之工;崔骃《七依》,入博雅之巧;张衡《七辨》,结采绵靡;崔瑗《七厉》,植义纯正;陈思《七启》,取美于宏壮;仲宣《七释》,致辨于事理。自桓麟《七说》以下,左思《七讽》以上,枝附影从,十有馀家。或文丽而义暌,或理粹而辞驳。观其大抵所归,莫不高谈宫馆,壮语畋猎。穷瑰奇之服馔,极蛊媚之声色。甘意摇骨髓,艳词洞魂识,虽始之以淫侈,而终之以居正。然讽一劝百,势不自反。子云所谓“犹骋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”者也。唯《七厉》叙贤,归以儒道,虽文非拔群,而意实卓尔矣。”文中对《七发》评价极高,虽然由《七发》衍生出的后世“七”字一派的作者和文章大多呆板平直,没有了《七发》的雄伟瑰丽,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《七发》在当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其雄伟瑰丽的艺术美,而不在于讽谏。
经过对《七发》以及枚乘的一些初步分析,作为汉赋发展史上最要的一笔,《七发》是在当时宽松开放的文学氛围下,大赋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由枚乘所作的艺术尝试,是对艺术美的追求而创作的文学作品。
◆辑者简叙
当今“辞赋热”掀起者赋帝其人简介:(赋帝名片)
①中赋0-20号平台 赋帝骈尊古也司马呈祥潘氏 总编审
②中国兴赋第一人 赋坛领袖 弘骈先驱 元勋辞赋文化推广家
③千城赋 千校赋 千山赋 万水赋 百阁百楼赋 总设计师 兼 执行官
④中国新赋运动第一发起人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 兼 中华赋学院院长
⑤辞赋文化出版商 网络辞赋首席编辑师 中华辞赋(第一)网及其20网组建者
⑥《赋苑琼葩》《千城赋》《中华新辞赋选粹》《中华辞赋报》总纂官 兼 主编
⑦第一辞赋收藏家 中华辞赋最大文库集大成者 辞赋骈文资源大规模系统化整理者
⑧当今“辞赋热”掀起者 总策动师 当代中华辞赋复兴与繁荣的导启者 开拓者 建树者
⑨中国著名辞赋家创作集团 团长 兼 总指挥 当代主流辞赋家群体 精英代表 卓越领导人
⑩著名辞赋家 骈文家 古文家 学者 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赋帝骈尊古也潘承祥 ◆联系方式
邮箱:okpcx@163.com QQ1:513067048 QQ2:1613619349 QQ3:364235722 手机:13485881066 群QQ1:113153464 群QQ2:229600133 群QQ3:241496416
|